所謂八字訣是什么呢?就是:因人而異,投其所好。
其實好的銷售,應該是非常博學的,能針對客戶的喜好,找到合適的話題。
那個時候是2007年,同事在拉斯維加斯展會收了張名片,我一看,咦,這個客戶是美國重量級的工具零售商。
客戶的名片是buying director,那就是采購總監(jiān)級別了,我立馬跟業(yè)務員說,這個客戶我來負責,你放心,拿下訂單,還是算你的。
這里值得注意的是,拿到名片時,要記得觀察名片。
然后呢,我準備了一系列樣品,根據(jù)客人的產(chǎn)品線,針對性做一個系列的東西出來,然后做好presentation,我就跟客戶約了下時間,飛美國去拜訪他,當面談。
然后去了那邊的公司,自然先是前臺這邊告訴她,我找誰誰誰,有預約過,請她聯(lián)系一下。
前臺打電話過去,得到確認后,就引我去他會議室。
這里,其實就有了一個信號:一般而言,經(jīng)常去國外拜訪大企業(yè)的業(yè)務員會知道,一般情況下,要么讓你在會議室等,要么讓你在某個角落的沙發(fā)等,很少會直接引導你去對方辦公室的。
所以據(jù)此我就判斷:
1)這個采購總監(jiān)應該工作很繁忙;
2)可能是屬于那種急性子,風風火火的個性;
3)他在公司很有地位,不需要出來寒暄握手什么的,只是讓你過去。
所以我邊走邊想,什么時候談項目合適,如果是這樣性格的人,是開門見山,還是等對方開口。
見面以后,一開始自然是寒暄幾句,客套兩句,握手,然后請我坐下。
場面話總是要說的,老美大家也知道,表面總是很客套的,比如說,謝謝你這么遠過來啊,感謝你重視跟我們的合作啊,什么什么的,好話一籮筐,反正不要錢。
既然對方這么說,我自然也要捧捧他。我就說,感謝你抽出時間給我這個機會,郵件來回效率太低了,對于你們這樣的heavy customer,我自然是過來一趟,當面談,這樣也不浪費你的時間之類的話,也是一籮筐好話送回去,反正也不要錢。
說的時候,其實我簡單看了一下他的辦公室,就得到了不少信號。(一定要善于觀察)
01
關于家人照片
大家一般會發(fā)現(xiàn),老美的管理者之類的,哪怕普通員工,桌上都會放自己家人的照片,比如孩子的照片,比如妻子的照片什么的。但是我發(fā)現(xiàn)他桌上的相框,照片是他跳傘的照片,他跑馬拉松的照片,他騎車的照片,但是都是single。我就本能判斷,family和kids有關的垃圾距離的話題,這里就不能談了,因為我吃不準他究竟是單身還是有家庭還是離婚,也不確定有沒有孩子。
02
坐姿
他的坐姿很正,沒有靠著椅背,那我就可以判斷,他其實做事很認真,不是那種在供應商面前可以隨意放松的人。這也就意味著,如果我用一個放松的姿態(tài),也許會讓對方有抵觸。所以我就要保持和他一樣的坐姿。
03
手勢
他說話的時候,手勢不自覺都是左手蓋右手,我就立刻看他的筆放在左手位置還是右手位置,結(jié)果果然是左手,那就說明他是左撇子。
04
遞名片
他沒有遞名片給我,這個時候我如果主動遞名片,就顯得比較刻意。如果對方并沒有準備名片,或者沒有準備給我名片的話,我這個動作會讓對方有壓力。那我就得找一個合適的時機來順理成章遞名片。
05
共同話題
他左邊柜子上有一個咖啡法壓壺,老美都喜歡喝咖啡,這位總監(jiān)Chad也不例外。我就想,咖啡或許可以作為談話的切入點,來找共同的話題。
06
性格
他背后柜子旁邊我看到釣魚竿,這說明他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,應該有耐心和沉得住氣。這說明我一開始對于對方急性子的判斷未必正確。
07
聯(lián)系
我想,既然有咖啡,就應該有馬克杯,雖然我一眼掃過去沒看到,但是從咖啡聊起,再聊馬克杯,應該也可以作為一個談資。畢竟我對于馬克杯的材質(zhì)、測試標準,產(chǎn)地,英法德不同的馬克杯產(chǎn)地,還是有點了解的,可以聊聊。
觀察了一陣之后,開始話題了:
我主動開始,我先從旅程談起,就說我從上海出發(fā),東京中轉(zhuǎn),整整飛了接近20個小時,jet-leg的確讓人崩潰。
對方自然就順著我的話開始講,是啊,倒時差有的時候的確很痛苦。他就談,他大概去過中國六七次,以前是去展會,然后到香港和臺灣跟供應商談項目,后來也去廣州看展會。
然后我就說,的確是這樣,我們有很多訂單,也是從港臺的trading和agent那邊接的,很多也是美國重要零售商的,畢竟他們很專業(yè),效率也非常高,這方面非常值得我們學習。
這就是對于客人現(xiàn)有供應鏈的贊同。就是肯定對方,你的選擇正確,我要好好學習。
但是有些供應商就很功利,一跟客戶談,立馬就說,你不要下單給港臺了,直接下給我們好了。他們的訂單,也都是下到我這里的,我這邊的工廠都知根知底的,價格肯定好……
這種話,其實很多buyer是很反感的。
從供應商的立場,這是實話,但是話不能這么說。這么一來,就等于否決了對方整個buying team甚至高層的決策。
但是有些供應商就很功利,一跟客戶談,立馬就說,你不要下單給港臺了,直接下給我們好了。
而且我發(fā)覺,很多老美其實對于靠價格競爭的中國供應商,表面客氣,但是內(nèi)心深處還是鄙視的。只是把大家當做利用工具而已。
他們?yōu)槭裁丛敢飧叟_和新加坡貿(mào)易商合作,其實很大一個原因,就是溝通的舒適,風險的控制,和利潤的穩(wěn)定。
舉個例子,直接下單國內(nèi)工廠,可能利潤提高30%,等于把香港trading的利潤砍了。但是老美要多賺這30%,首先要花成倍甚至幾倍的時間精力跟工廠溝通;其次甚至要專門安排員工甚至雇傭員工來跟單;再次還要因為工廠所謂的policy,改變原有跟香港trading做的OA 90天的付款方式;另外還需要冒品質(zhì)和出貨的風險……一大堆的問題。
所以他們就會衡量,有沒有必要因為這個30%而放棄穩(wěn)固的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。說白了,就是利益衡量。
所以我跟老美那些大客戶談,就要找準自己的定位。
再看剛才的案例,從供應鏈上肯定了對方,表示我要好好學習,也完全贊同他的做法,認為他們很明智,所以才把他們的產(chǎn)品在美國經(jīng)營如此成功。
但是我無法判斷,是不是一直圍繞工作談,對方會不太喜歡?畢竟我對Chad不了解,因為有些人可能喜歡就談工作,有些人可能喜歡閑聊一會,針對不同人和不同情況。
既然我沒有把握,不知道他是不是對這個話題愿意深入下去,我就決定再次試探。
我就有意來個中斷,拿起面前拿瓶水,做一個要擰瓶蓋的姿勢,問他,May I?也就是表示,我想喝口水。
果然,我喝了兩口水,剛放下瓶,他就開口了,第一句就是,你看起來很年輕啊。(這句話很危險)
這句話就不好判斷了,因為可能是對方對我的夸獎,也可能是對方覺得我太年輕,從而內(nèi)心覺得不靠譜。
那我就順勢開個玩笑,我還是用肯定對方的策略。
我說,“您的看法跟我另外一個美國朋友完全一致。他也覺得我很年輕,更有意思的是,在他看來,長著Asian face的人,感覺都差不多,都看不出年齡?!?nbsp;
然后他就哈哈大笑,就問,你們在美國有其他客戶么?好家伙,一下又拉回到工作上。
其實我用“美國朋友”這個詞,而不說“美國客戶”,一方面是弱化business那種嚴肅氛圍,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和引導他,我在美國有別的客戶。如果我說“德國朋友”,可能他就沒興趣了解,也不關心我們在歐洲有哪些客戶什么的。但是“美國朋友”,就是故意讓他產(chǎn)生聯(lián)想的。
果然,他就開始提問這個了。
然后,我就順理成章把自己準備充分的東西,要拿出來了。
因為就是幾句話的時間,我相信他不見得有興趣聽我長篇大論,如何幾句話吸引他,就是關鍵。
我就強調(diào),是的,我們的確在美國有幾個重要客戶。其中有兩個是direct,直接做的,另外還有幾個是通過港臺的trading來做。這話其實虛虛實實,我注了點水,但是沒有很夸張,表面上,還是很實在的。
然后我就簡單強調(diào),我們在哪個category,哪幾類產(chǎn)品,在美國賣得不錯。大約去年出美線的turnover是多少,今年預期大約多少。然后我們今年大致會考慮開發(fā)幾個系列的新產(chǎn)品。就是幾個簡單的數(shù)字,讓他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概念。當然,這里面,其實我也是注水的。
比如一個美國客戶的確有訂單,只是1000pcs,但是這個客戶的確是個專業(yè)的大客戶。我通過這個小單操作,已經(jīng)對這個客戶十分了解,產(chǎn)品、測試、驗廠、驗貨、還有各種paperwork,其實都很有底。我就把這個1000pcs,夸張到30000pcs了。
然后簡單點幾下后,我不確定對方是否有興趣繼續(xù)聽下去。
于是我就趁勢打住,跟Chad說,“其實這方面我準備了一個充分的presentation,如果您有興趣的話,我可以展示給您看。不過我相信您的時間很寶貴,我發(fā)你email也行?!?nbsp;
Chad果然被引導過來,立刻說,“讓我先看看”。
我就順勢拿出筆記本電腦,就可以走到他旁邊,離一定的距離,打開電腦,展示ppt給他。
那這個時候,我就可以進一步,稍微近一點觀察。
我從公司的優(yōu)勢、特點,然后什么什么虛頭巴腦的東西開始講起。
看他只是點頭,沒有太多表示,我就長話短說,一頁頁往后翻。
從Product lines,product development,design,quality control等等開始,幾個角度來強調(diào),我們?nèi)绾慰刂破焚|(zhì),如何滿足不同客人需求,如果標準作業(yè)。
看起來好像很高級,其實老外就吃這套。
這ppt是我自己做的沒錯,但是這種展示的思路,也是我google找來幾個德國工廠和貿(mào)易公司的網(wǎng)站,總結(jié)一下思路,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,結(jié)合自身情況,吹噓唄。只是看起來比較高大上。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眼里,不就是廣告么?
然后我講的時候,也在觀察他的反應。降到quality control這塊,他就開口,就問我們具體怎么控制品質(zhì)。(了解了客人關心在意的地方了)
看,跟質(zhì)量有關,大部分客人一定都關心。
然后我就繼續(xù)思維引導,跟他說,normally,我們的一些大客戶,都會采用第三方驗貨,甚至自己的qc安排驗貨。
一般情況下,剛開始合作,會從material開始,從原材料備料開始,檢驗上游供應商,然后是inline inspection,然后是final inspection,中間可能還有隨機的抽檢,來保證品質(zhì)。
另外,許多客戶還會安排第三方做專業(yè)的loading supervision。
這么說,一方面是等于佐證我前面說的,我們的確做過很多大客戶,所以很有經(jīng)驗。
其實,我也就做過沒幾個大客戶,還是那種1000pcs左右的試單。但是試單歸試單,至少我學了不少大買家的專業(yè)流程。我就用這些專業(yè)手法,改頭換面,用來開發(fā)新客戶。
然后另一方面,再介紹一下自己這邊,如何加強品質(zhì)管理。
我就拿出自己的一套東西出來,跟客人表示,我們從源頭開始,如何控制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比如派員工駐廠,然后生產(chǎn)線控制加班時間,然后每個訂單兩次的inline inspection,外加一次抽檢,會比第三方更加嚴格。(經(jīng)驗和專業(yè)在此處都體現(xiàn)了)
因為客人關心這個問題,那就繼續(xù)大談特談,比如原材料的采購,然后美國這邊的化學測試要求,加州六五,還有歐盟的要求和指令,我們?nèi)绾稳獙Α?nbsp;
這就是讓Chad有感覺,貌似不是在跟國內(nèi)的貿(mào)易商談,而是在跟港臺貿(mào)易商談。(投其所好)這是我有意營造的一種錯覺,就是我不能定位跟國內(nèi)同行競爭價格,我也不能取代他們在港臺的那種大貿(mào)易商或者代理。只能定位為,一個專業(yè)的內(nèi)地貿(mào)易商,價格上可以比港臺有優(yōu)勢,成本控制做得也不差,可以用小單先試試看。
說白了,我的目的,就是哪怕半年一年兩年,能夠拿下個trial order,我就成功了。
為什么這么說,因為我從來都不指望靠這種超級大客戶賺錢,能不賠錢就不錯了。這種超級大客戶,在我看來,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廣告效應。去賺中小客戶的錢。這是我的定位和方向。
然后我講的時候,會發(fā)現(xiàn)Chad在聽的時候,因為是左撇子,左手食指有不經(jīng)意劃桌面的習慣。
但是我講到我們給大客戶做packaging的時候,如何把色差控制到最低,果然他食指本能停下來。
雖然他沒開口,我就已經(jīng)知道,這個話題他有興趣。
這也是我事先準備好的功課。因為根據(jù)我的經(jīng)驗,大客戶怕什么?怕你品質(zhì)不好,怕你交貨期控制不好,還怕產(chǎn)品的外觀和包裝外觀問題。
大買家,往往都是公司大品牌,產(chǎn)品也就是消費者認可的大牌,他能接受嚴重色差?自然不可能。但是色差這個問題,是所有供應商都頭痛的問題。因為那怕一個很好的供應商,不同的兩次印刷,理論上是一定有色差的。
所以我ppt里面吹噓,我有辦法把色差控制到最低比例,果然他興趣就來了。
這個問題我是做過充分準備的,也是我用來作為談判的一個突破口(再次投其所好)
因為我可以想到,如果客人問大部分供應商,如何控制色差,一般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。他們一般都會強調(diào),我們會調(diào)色,我們會多嘗試幾次,我們的調(diào)色師傅很專業(yè)等等。但是這種話,征服不了客戶的。
我也是偶然間,從另外一個德國客戶那邊得到的靈感。
有一次,一個德國客戶帶著樣品讓我報價,我順口夸了一句,你們的彩盒品質(zhì)很好啊,顏色看起來很舒服。
那個德國人就很得意的說,那當然,這個彩盒是德國當?shù)禺a(chǎn)的。
我就說,我明白,德國的產(chǎn)品和技術很好,但是如今很多中國印刷廠,也都引進了德國的海德堡印刷機,但是色差的問題,還是很難解決啊。
然后那德國人就說:
沒錯,每次調(diào)色,的確會有一定的色差,但是可以有效控制。他們的做法是:每一批次的產(chǎn)品,一次性做彩盒。也就是說,可能這個季度,他們大約銷售2000套,下個季度,他們可能銷售3000套。他們或許就5000套彩盒一次印好。這樣,分批包裝和上架,能保證這六個月里面,貨架上所有的彩盒,都幾乎沒有色差。
然后我就想,這樣可以,但是只是單品系列的。如果是大牌呢?比如說,美國的Home Depot,做工具的,他們的主色系是橙色。做過包裝印刷的朋友或許知道,橙色這個顏色,其實超級難調(diào)色的,每一批貨可能誤差超級大。
但是home depot的貨架上,螺絲刀,鉆頭,扎帶,鋸片,松土器,卷尺,拖線板,工具燈……千百種商品,涉及到吊卡、彩盒、紙卡等等,N種不同的紙類包裝,他們?nèi)绾巫龅秸麄€大超市,消費者一眼掃過去,不同的產(chǎn)品,主色系的橙色都很接近?
其實這里有一個解決的辦法:
就是nominated printer
如果整個超市千百種商品,所有的包裝都給一家印刷廠做,一個調(diào)色師傅調(diào)的,同一批染料,同樣的印刷機,這樣就能把色差控制到最小。
我就給Chad做方案了:
我強調(diào),為什么其它客戶會跟我們合作,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優(yōu)勢,就是對于色差的控制。
為什么色差控制得好呢?因為我們有一個配合度很好的printer partner.
然后這個印刷廠完全有能力做nominated printer,因為美國有些大超市,的確做得是供應鏈。
不同的buyer會下單在中國各地,但是所有的訂單的packaging,會讓這些供應商都問同一家印刷廠訂購,然后做好后發(fā)給工廠,再開始包裝。
也就是packaging這塊,美國很多大買家就選擇一兩家制定印刷廠,做他們的nominated printer
那我就把這個思路,偷換概念,放到我們的優(yōu)勢里去,作為一個談判的點。
換言之,你也不可能讓我給你做所有的印刷,我這就是一個幌子。
但是如果我做的產(chǎn)品,跟你下單的另一個供應商的產(chǎn)品,出現(xiàn)嚴重色差,不好意思,那就不是我的問題了。
你如果把packaging這塊都給我做,我讓我的合作工廠做好,發(fā)給你別的供應商,這樣產(chǎn)品在美國上架,顏色都是一個色系。
談這個,只是為了向客戶展示我的專業(yè)而已,讓他明白,我是有能力做solution的,不是簡單的你給我的產(chǎn)品,我報個價格,No,我不是最低級的。 所以給客人樹立的心理暗示,就是“我還算專業(yè),也懂不少,風險等級不高,價格上比港臺應該便宜。
也就是讓Chad潛意識里,把我抬高一個位置,到一個可以嘗試繼續(xù)往下走走的供應商。 而不是簡單詢價,報價,然后沒下文的那種。
后來,Chad這邊果然興趣被勾起來。
從前面的優(yōu)勢、專業(yè)度、現(xiàn)有的客戶、對于美國這邊大買家的paperwork和order process等方面強調(diào)專業(yè),然后再用自己專門給客戶打樣的東西,直接展示給他看,當面談。
我做的一系列樣品,也只是我根據(jù)客人現(xiàn)有的產(chǎn)品和包裝,單獨做了幾個kit。
我從來不奢望客人能夠下單,能夠選中。
我只是給對方一個感覺,我不是隨便來的,我是下了功夫的,我是真的了解過你們產(chǎn)品和網(wǎng)站和價位,然后根據(jù)我的理解,做的suggestions .
目的,是讓Chad覺得,我做事很實在,很踏實,有那種美國importer的做事方式,有自己的想法。
然后,就順理成章,給了我?guī)讉€他們在開發(fā)的小東西讓我報價,各下1000pcs的試單給我做。
對于大買家而言,愿意給我機會測試我的接單和一系列跟單的能力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也達到了目的。
我的目的就是,拿試單,把這種超級小單做得無比謹慎和完美,控制好細節(jié),讓客人一下覺得,這個供應商可以啊,完全可以作為備胎了。
所以其實我們在討論的,都是找話題。
但是我這個案例想證明的就是:話題是要根據(jù)不同情況來找的,要根據(jù)不同客戶的需求和特點,根據(jù)每個人的心理暗示和你捕捉到的信息,隨時調(diào)整的。
千萬不要客人對某個話題沒什么興趣,在敷衍你,你還在哪兒侃侃而談。 能講,不見得是好事。太能說,或許也會讓人覺得你這人太油嘴滑舌,不踏實,不靠譜。
關鍵就在于度的把握。
在談判溝通過程中,需要引出話題,單更加需要在對方的眉目神情和反饋中,不斷調(diào)整話題。
總結(jié)起來就是四個字:投其所好。
所以這就是一步步來,我從來不奢望,一下子就從大買家那里做多大的單子,讓他拋棄他現(xiàn)有的穩(wěn)定供應商,這不現(xiàn)實。
我也不喜歡用那種死低的價格,硬是從別人手里搶單。
所以我的目的,就是給我試單就行。
只要你給了我試單,我會給你一種吸鴉片的感覺,讓你放棄我有點舍不得,因為下單給我太省心了,我可以讓客人不操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