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,隋代盧思道詩《人日思?xì)w》寫道:“入春才七日,離家已二年,人歸落雁后,思發(fā)在花前?!痹婎}中所謂“人日”,即農(nóng)歷正月初七,又稱為“人勝節(jié)”“人慶節(jié)”“人生節(jié)”及“七元”“人氣”等。相傳這一天如果天氣晴好、人事和悅,就意味著新的一年里人丁興旺、吉祥平安。若恰巧在這一天有孕婦分娩則更為喜慶。
民俗專家表示,人日,在我國時興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漢朝人東方朔在《占書》上說:“歲正月一日占雞、二日占狗、三日占豬、四日占羊、五日占牛、六日占馬、七日占人”。按照道家解釋,“天地先生雞、次狗、次豬、次羊、次牛、次馬,始生人”。據(jù)此,人們就將正月初七這天稱為“人日”。
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,在古代,“人日”有戴“人勝”的習(xí)俗。“人勝”是一種頭飾,又叫“彩勝”“華勝”,同今天女孩子們頭上的發(fā)夾差不多。大多是用五彩的絲綢,也有用金箔刻成的,剪成小人的形狀,戴在頭上,不僅以此紀(jì)念人的誕生,還有“欲為人上之人”的寓意。在這一天,詩人們則要登高踏青,吟詩作對?!?/font>
人們習(xí)慣在初七這天吃七寶羹來祈福,盼望一年的好兆頭。而中國南方一些地區(qū)有“撈魚生”(類似吃生魚片)的習(xí)俗,寓意越撈越高、步步高升。此外,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(xí)俗,寓意著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,取長壽之意。
漢族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人日介紹 漢族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時在農(nóng)歷正月初七。古人相信天人感應(yīng),以歲后第七日為人日。漢東方朔《占書》載,正月一日為雞,二日為狗,三日為豬,四日為羊,五日為牛,六日為馬,七日為人,八日為谷。漢,魏以后,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,發(fā)展成為包括慶祝、祭祀等活動內(nèi)容的節(jié)日。到了唐代,民間仍相當(dāng)重視人日節(jié)。高適的《人日寄杜二拾遺》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,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。它證明唐代的人日節(jié),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,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。時至今日,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,過了人日節(jié)才能遠(yuǎn)走他方。人日節(jié)這天不出遠(yuǎn)門,不走親串友,在家團聚。人日節(jié)下午一般吃長面,也叫拉魂面。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,心都野了,人日一過該準(zhǔn)備春耕生產(chǎn)了。故而吃拉魂面,把心收回來,準(zhǔn)備春耕生產(chǎn)。 亦稱“人勝節(jié)”、“人慶節(jié)”、“人口日”、“人七日”等。傳說女媧初創(chuàng)世,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。漢朝開始有人日節(jié)俗,魏晉后開始重視。古代人日有戴“人勝”的習(xí)俗,人勝是一種頭飾,又叫彩勝、華勝,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、剪彩為人,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(fēng),也戴在頭發(fā)上。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(xí)俗。唐代之后,更重視這個節(jié)日。每至人日,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,又登高大宴群臣。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,則主一年人口平安,出入順利。 關(guān)于人日詳解 人日的來歷與傳說中女媧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(guān)。據(jù)《北史·魏收傳》,晉朝議郎董勛《答問禮俗》云:“正月一日為雞,二日為狗,三日為豬,四日為羊,五日為牛,六日為馬,七日為人?!边€有補充的說法,初八是谷日,初九是天日,初十是地日。 皇上在人日這天往往賜給群臣金彩人勝,“勝”,也稱“巧勝”,是一種裝飾品?!肚G楚歲時記》:“剪彩為人,或鏤金箔為人,以貼屏風(fēng),亦戴之頭鬢。又造華勝以相遺。”也就是說,或者剪彩紙,或者鏤金箔,制成人形,貼在屏風(fēng)上、帳上,戴在頭上,還相互饋贈。 溫庭筠《菩薩蠻》:水精簾里玻璃枕,暖香惹夢鴛鴦錦。江上柳如煙,雁飛殘月天。藕絲秋色淺,人勝參差剪,雙鬢隔香紅,玉釵頭上風(fēng)。 辛稼軒有詞:“春已歸來,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?!辈菸辞?,樹未綠,花未紅,只從人日里美人頭上飄擺的幡勝看到了春天的到來。 人們還以人日這天的天氣陰晴占卜終年的吉災(zāi),日晴為吉,日陰為災(zāi)。 東方朔《占年書》:“人日晴,所生之物蕃育;若逢陰雨,則有災(zāi)?!? 杜甫《人日兩篇》之一:“元日到人日,未有不陰時。”憂心年成,恐怕豐收無望。 人日還有飲酴醾酒的風(fēng)俗。閻朝隱《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(yīng)制》:“彩勝年年逢七日,酴醿歲歲滿千鐘?!? 這天,君臣也往往聚會,登高飲酒賦詩。中國歷史上唐代人登高不限于九月九日,人日和上元也有登高的風(fēng)俗?!短圃娪浭隆肪砭?“景龍三年人日,清暉閣登高遇雪?!本褒埵翘浦凶诘哪晏?,景龍三年是公元709年。清暉閣在大明宮中蓬萊殿的西邊。中宗的詩已佚,但此事在大臣們的詩中有反映。 宗楚客有《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(yīng)制》,劉憲、蘇颋有同題詩,李嶠亦有《上清暉閣遇雪》詩,都說的人日登高遇雪這件事。 古人多在人日寫懷人之詩,高適《人日寄杜二拾遺》:“人日題詩寄草堂,遙憐故人思故鄉(xiāng)?!笔歉哌m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懷杜甫之作。 陸龜蒙《人日代客子》:“人日兼春日,長懷復(fù)短懷;遙知雙彩勝,并在一金釵。”蔡襄《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》:“春盤食菜思三九,人日書幡誦百千?!比巳漳翘烨》炅⒋海?jié)同慶,才剛過去的丙戌年即是如此。 有關(guān)人日的詩詞 人日思?xì)w 隋·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,離家已二年。 人歸落雁后,思發(fā)在花前。 有關(guān)人日的民俗 成都人日游草堂 成都人自古就有人日游覽杜甫草堂的習(xí)俗 ,也是表示了成都人對杜甫的尊敬與懷念。 有關(guān)人日的人日菜 過去,每逢初七到來之際,在江門、新會、鶴山、開平等地,從城市到鄉(xiāng)村,幾乎家家戶戶要做“人日菜”。 “人日菜”:五邑地區(qū)的“人日菜”也稱“吃菜茶”、“吃盆菜”。據(jù)了解,在正月初七早上,家家戶戶都會用煎堆、炒米、芥菜、番蕃薯、芋頭等混在一起煮,老老少少都要吃上幾口,以祈求一年人口平安,豐衣足食。 七樣羹 潮州人在正月初七有吃“七樣羹”的風(fēng)俗。而“七樣羹”是指:“大(芥)菜、厚合、芹菜、蒜、春菜、韭菜、芥藍”等蔬菜同煮,寄寓“新(芹)春發(fā)(蒜)大財(大菜),久(韭)合各人(芥藍)”的吉祥彩語。 各地物產(chǎn)不同,所用果菜不同,取意也有差別??图胰擞们鄄?、蒜、蔥、芫茜、韭菜加魚、肉等;臺灣、福建用菠菜、芹菜、蔥蒜、韭菜、芥菜、薺菜、白菜等。 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"盒子菜"(熟肉食品),并在庭院攤煎餅,“熏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