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那天,我從中國回德國。
我們的結婚證是在中國辦的,小托因為還要上班,領了證舉辦了一個小型婚禮后他就先回德國了,而我,還要處理一些國內的事情,所以后一步到德國。
法蘭克福機場,他來接我,擁抱,鮮花,舌吻,非常浪漫。十多小時的飛行以及時差之苦似乎全都不存在了。
開車到了他的公寓,他問我想吃什么晚飯,他如此體貼,我自然也溫柔面對,說你給我準備了什么我就吃什么。
結果讓我大跌眼鏡。
他的廚房里只有昨天剩下的面包,半個包裝的熏香腸,一個還沒洗的色拉包心菜。
這樣的反差實在太大了!剛才我還是被他擁著抱著摟著的寶貝,現在,寶貝只配吃這樣的剩飯剩菜!如此強烈的對比令我淚水漣漣。
我向他發(fā)出聲討。我問他:你在我家,每次看到我父母為你準備的不少于六菜一湯的熱乎乎的飯菜,還有你愛吃的無糖面包和奶酪,心里感到幸福嗎?
他說:幸福。
我接著問:那你為什么不能也給我一點幸福呢?你竟然沒想到去中餐館給我定兩份熱乎乎的湯菜!
他說:但是面包和香腸也很好吃的啊,你看我怎么都吃不厭!
我?guī)缀醣罎ⅲ焊籼斓拿姘趺茨芨覌寢尰ㄈ齻€小時煲的老鴨湯相提并論?!
他振振有詞地說:可是,我們都習慣吃涼的,面包,香腸,色拉,又簡單又干凈……其實,你家花很多時間燒的湯,就是第一次吃的味道不錯,但要我天天吃那么油乎乎的湯,我還真吃不消……
天啊,他在中國的兩周,我那可憐的老媽,不是老鴨煲就是宋嫂魚羹,要不就是砂鍋燉土雞,哪個湯不是懷著慈母心情為他精心準備,可他竟然背后里說“那樣天天吃的話要吃不消”,狗咬呂洞賓??!
我心里糾結死了。
托馬斯,你也看過幾本中國書的,你知道中國文化中“熱茶”和“熱湯”是什么含義嗎?尤其遠方客人或者親人回來,一杯熱茶,一碗熱湯,那是特指的一種概念,是表示歡迎、溫暖和友好,但是,我回到家,卻發(fā)現是鍋清灶冷,一點熱情的氣味都沒有,一點家的溫暖都沒有,這還算是家嗎……
我抽抽搭搭,委屈萬分。這就是我的新婚生活,沒有一口熱水一碗熱湯的婚姻新起點。
實在累了,十來小時的飛行,時差,饑腸轆轆,又沒有胃口,于是,拿了浴衣去泡個澡。這時候別來跟我說洞房花燭新婚燕爾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話,洗完澡我只需要睡覺,只有呼呼大睡才能暫時忘卻對婚姻的失望。
當我從浴室里出來后,突然發(fā)現餐桌上多了一大鍋熱湯。我好奇一看:熏香腸,土豆,西紅柿,洋蔥,胡蘿卜,各種調料,把他認為可以放的東西都放進去了,色彩鮮艷得奪人眼球。然后,我看到,小托正以熱切的眼神看著我,等待我的贊美。
我不得不承認:那一瞬間的感動,我一輩子不會忘記。
這是我的婚姻期內小托為我燒的第一鍋湯,也是最后一鍋。說是最后一鍋,因為此后,我婉謝了他要為我燒湯的好意。
那鍋湯,在趁他不注意時悄悄倒了。那湯的味道實在太怪異了。
?后來,每次想到那一大鍋繽紛鮮艷的熱湯,我總會權衡和比較:若我嫁的不是一個外國人,我怎會淪落到連個中國湯都喝不上的地步?可是,若我嫁的是個中國人,每天下班回家喝著保姆或者他燒的湯,是不是會視為理所當然,從不會感受到有強烈的、難忘的震撼心情呢